在知乎,一則關于“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是怎么樣的體驗?”的提問下,一位父親的回答,讓許多人受到了觸動:
他分享了自己孩子從5-8歲三年來學畫畫的歷程。
三年前,孩子第一天學畫畫時,畫的第一幅作品是這樣的:
在和其他孩子的畫進行對比,并與老師溝通后,爸爸自述“心情很糟糕”,因為他覺得孩子在這方面,確實是沒什么天賦。
可孩子非常喜歡畫畫,于是爸爸選擇了繼續支持。
“2012年12月1日,兒子對我說,他畫了一個故事,拿過來給我看……他說這些是即將要孵出小恐龍的恐龍蛋。”
“于是,我就借機問他,是否可以做到每天畫一個故事給我們看,他居然同意了。”
一轉眼,三年過去。這三年間,這位爸爸保存了孩子的每一幅作品,記錄了他的每一個成長變化。(具體日期年月見圖)
2012.12 - 2013.05
2013.06-2013.11
2013.12-2014.05
2014.06-2014.11
2014.12-2015.05
2015.06-2015.11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孩子的幾幅畫作,感受他充滿想象力的世界吧:
原創作品:
臨摹作品:
“三年36個月一共803張,平均每月22張。因為涉及到旅行在外、節假日早出晚歸、作業特別多等各種特殊情況。不過當同年齡孩子以玩手機游戲、看電視動畫片來作為家庭休閑娛樂方式時,可以把畫畫當作愛好無功利地去喜歡,有空就畫一張,這個已經很值得我驕傲了。”
現在,孩子的作品是這樣的:
“把過程記錄下來,看著孩子的畫在慢慢地進步,確實非常欣慰,而且這種欣慰會促使我不斷鼓勵孩子繼續努力下去。這是長期堅持后的一種平淡卻恒久的美麗體驗。”
世間最容易的事就是堅持,因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最難的事也是堅持,因為要想做到,需要付出強大的毅力。
事實上,毅力與人的自制力、抗挫力、責任感等都密切相關(Angela Duckworth,2014)(Ivcevic & Brackett,2014)。它甚至比天賦更加重要。2015年愛丁堡大學Timothy C. Bates的研究發現,毅力對未來成就的預測甚至要超過智力。一個人毅力越強,今后會獲得的成就就會越高。
毅力并不是生來就固定不變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和磨練,使其不斷提升。那么,我們該如何提高孩子的毅力呢?
不妨向文中的爸爸學習,做到:
1.從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入手,讓他(她)堅持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并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2.和孩子做約定,像“每天畫一幅故事”一樣,和孩子商量、制定好規則,如“每天練一篇書法、寫一首小詩”等。
3.父母要記得提醒與監督,可利用“打卡”等方式,在日歷上面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堅持。
4.孩子完成任務后,父母應及時給予正向的反饋,如表揚他(她)“你很認真,媽媽很開心,要再接再厲哦!”。
5.把孩子每一天的表現,用照片、錄像等方式保存、記錄下來,用不斷的變化、提高和自我成就感,進一步鼓勵孩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愿每位父母都能見證、陪伴孩子走過每一次堅持,收獲意想不到的喜悅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