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命題,我所有的教育中軸點,圓心,對他寄予什么樣的期望值,決定了我的教育方針和決策。閑下來想過很多,但是一直沒有專門寫過這個話題。寫文章是一件很累的活,特別是寫這樣的文章,這兩天,我想整理一下這個思緒。
說起對孩子的期望,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我們老祖宗那句“成龍成鳳”。雖然大自然的規律決定了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但這仍然是我們部分家庭的期盼,下一句潛在的臺詞,大概就是“光宗耀祖”了,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更是一生下來就受到了眾星捧月般的愛,也注定要承擔更多父母乃至家族對未來的期許。
竣爸也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的,我說,我希望他能幸福,享受幸福,體會幸福,感恩幸福,做他自己喜歡做的工作,不仰人鼻息,不卑躬屈膝,幸福而有尊嚴地生活,就是我的希望。
竣爸不置可否,這一點還不容易,你的要求也太低了吧,沒準他還認為我是在口不對心地謙虛呢。
不,親愛的老公,這是真心話,百分之百的真心話!我唯一的期望,就是咱們的兒子能立志,享受和創造幸福生活。但是,似乎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是不同的,什么才是幸福呢?有的人認為當官了幸福,有的人認為發財了才有幸福,有的人認為得到大家承認有名望了才幸福。
可是在我看來,兒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懂得去愛人,心理健康有安全感,在工作上能去做他真正感興趣的事,就是幸福,做一個人的最大的幸福!
看看我們身邊的人,有多少人是學以致用的?有多少人是在職場說話都唯唯諾諾口不對心的?有多少人是真真正正熱愛他的本職工作的?有幾個人真正有理想?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循著內心的愿望執著地追求理想的?有幾個人能夠在名利面前不動聲色不虛偽狂妄的?有幾個人能為了理想耐得住寂寞?在這個喧囂而浮躁的物質時代,要一個人能立起一個志向,并且“寧靜致遠,淡泊明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談何容易!
我的愿望很簡單,但是,要真正做到,何其艱難!
希望兒子成為這樣的人
首先,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世界,有自己獨立的人生觀、世界觀,這是立志的前提。哪怕就是做一個技術工人,這也是一種志向,他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絕不因為旁人的幾句閑言而喜悲,可以參考借鑒別人,但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跟著自己的心走,而不是跟著哪一個人走。咱們的兒子可以敬畏神靈,但是絕不膜拜權威,更加不要受世俗的名利所左右誘惑。
第二點,就是要有毅力和堅持。沒有人的成就是一蹴而就的,沒有人的事業是一帆風順的,崎嶇坎坷是注定的。是堅定執著地走下去,還是知難而退?是忍辱負重還是屈從放棄?這是南轅北轍的選擇,沒有毅力的人是不會等到果實成熟那一天的.某種意義上講,一個男人的意志力多強決定了這個男人能走多高多遠。
其三,這個人要善于學習和思考。堅持和固執之間一步之差,善于學習和思考的人懂得堅持,但不會固執,處理人和事的問題要有“知行合一”的智慧。古語云,“知進退,別存亡,此人雖貧而終富,暫卑而終高,此上智人也。”知進退,別存亡,就是一種很高的哲學智慧,不善于思考的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要具備這三種能力,需要有意識的引導和全方位的培養
育人不是三兩天的事,風物長宜放眼量,長短期目標要結合起來相輔相成。
在初中以前,要以學習能力排在第一。也就是說,在十五歲之前,要把重心放在多讀多看多學上?磿谏娅C廣泛的基礎上,尤其多看歷史書籍,中國有句古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英國科學家培根有句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在孩子性格塑造最重要的十五歲前,有意識有引導地進行大量廣泛的閱讀,這利于塑造孩子豐富而強大的內心世界,形成獨立而健全的人格。
這個階段,除了堅持鍛煉保持健康的體魄,就是象海綿一樣吸收有益的精神營養,專注學業。專注學業,不代表完全唯分數至上,分數成績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要善于從孩子的試卷中發現孩子存在的核心問題,不必為了一分兩分不關鍵的得失太過于計較。最好就是讓孩子既能在考核中保持領先,又要避免成為僵化的考試機器,我們不必追求第一,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第一并不是最佳的選擇,只要他是先進隊伍的一員就很好。如果輕松學習能考95,可以用更多時間看課外書,而反復復習輔導做習題才能考滿分,我寧可孩子在這個時候要個輕輕松松的95分,學習這東西,越到高階段考驗的越不僅僅是書本上那點東西,開闊的視野才能儲備強大的后勁。
這個階段,要盡量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外界環境刺激,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把孩子帶出去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識人間百態,孩子會在豐富的內外滋養下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視覺。我見過一些讀書很厲害的人,但是雙眼依然是缺乏神采,或者不善與人溝通,或者平淡乏味;而見多識廣的人眼睛往往更加堅定有神,不卑不亢.我一直堅定地認為,見識有助于培養一個孩子的氣質和底蘊。
說到鍛煉意志力,學琴就是其中一個手段。一個孩子假如能從四歲堅持練琴不拋棄不放棄,就算他不是走專業樂手的路,你要他這輩子放下琴可以,放下音樂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且不說他已經有了一個情感寄托和抒發的管道,他得到的遠遠不在于此。他能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枯燥的學琴練琴,他就能靜下心來堅持另一樣他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決不會浮躁地輕易放棄。學琴,增強了他的毅力和耐力,讓他更加耐得住未來道路上寂寞,經得起坎坷受得起磋磨。
我一直都很重視一個男孩的立志,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從某一個點,激發或引導他樹立自己的理想,這就是立志。雖然我們曾經嘲笑過自己的理想,但是孩子是萬萬不能沒有理想的,理想是一個孩子前進的動力源。比如小竣曾經的理想是音樂家,為此他勤奮地做過幾首曲,兩年前理想又變成了去劍橋做牛頓的校友,因為牛頓成了新的偶像.不管他的理想是什么,我都積極支持配合。
要作曲我就屁顛屁顛地給他買五線譜,因為要作曲,他就要不停地問老師那些樂理符號的含意,幾首曲作下來,樂理知識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后來變成要去劍橋,我提醒他人家說的可是英語,學問也用英語做,你不能聽不懂老師同學的話啊,于是他很自覺的堅持自學英語,他把這當作去劍橋必須的準備。我說你去劍橋,在同學眼中成了外國人,就像你對外國人感到好奇一樣,他們也會對你好奇問你問題,怎么說中國人也得向同學宣傳一下中國獨有的文化吧,于是他很樂意地天天早晨堅持跳繩后誦經讀典,還主動去研究里面的含意,他把這當作了他的使命。
因為有了理想,于是他有了動力,我沒有強迫也不用強迫他做這些事,他是為了他的理想而奮斗,所以干起來不需要我額外施加壓力。這種內在的源動力,讓他自主學習起來事半功倍,這就是立志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我們千萬不要去輕視或者嘲笑孩子自己設置的理想,我們要尊重并加以適時引導,雖然孩子以后成長過程中隨時可能改變他今天的想法,但是這有什么關系呢?我們關注的不是他的理想能否實現本身,而是這個愿望給他帶來的長久的驅動力,這比理想本身更加重要。
經過這樣的浸潤,進入高中階段,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相當的獨立自主能力,我認為這個時候是我放手的時候了。因為經過前一個階段的鋪墊,孩子已經有了比較明朗的目標和方向,高中就是他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吹響號角的時候了。
我希望能在兒子上高中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寫給我一份關于未來的職業規劃,他希望從事什么領域的工作,這是他的自由。我能做的就是支持,然后告誡他這個工作需要在哪些方面去做知識和能力的儲備。
男孩子本身是比較晚熟的,這一點我們要理性地認識。對小竣而言,他是班集體里年齡比較小的,所以我并不在乎他在小學乃至初中階段是不是在活動組織領域出色優秀。他現在是小隊長,這已經完全達到我的標準了,他的娘親我小學的時候連組長都沒撈到呢。但是進入高中后,乃至將來的大學里,我希望能鼓勵他積極參與各種學校和社會活動,關于人與社會的處世哲學,關于他自己在這個社會里該有的位置,承擔與責任,不應該是大學畢業才開始面對的,那時已經太遲!他應該從高中開始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經歷中歷練和思考。
就像我們因為充分的準備和持續全面的早教,使孩子進入小學后能輕松學習,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練琴看課外書等事上一樣,我相信,只要我們有計劃有準備,孩子高中的時候也一樣可以從貌似繁重的學業中抽出時間進入社會實踐領域。用發展的眼光看未來,我相信那時候學業已經不完全是評價一個孩子的全部,他極大可能面臨的是多元的評價體系。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如果一個家長對孩子的培養只是著眼于知識本身,那樣的出路是相當窄的,我更加看重的是對知識的興趣,習慣和方法.有濃厚的興趣,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方法,我認為學業優秀本身并不是問題。
竣媽對竣爸說
所以,親愛的老公,我不會給孩子的未來去做什么定義,要做什么是他十幾歲后自己要去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只有找到他真正喜愛的領域和工作,他才會全情投入無怨無悔,他才會在里面找到真正的成就和樂趣。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引導他在成長路上自己去思考和做準備。在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時期,我們都不必強求他非得上什么大學,那不過是他實現更長遠目標的一個小小坐標,我相信在我們培養下,懂得獨立思考的兒子自己會給自己尋找到合適的坐標的,就算坐歪了我們也要鼓勵他在下一個坐標去修正。不管他那時候是想純粹的做學問,還是立志從商,還是從政在社會大眾那里尋求實現抱負,或者只不過想過種菊東籬下一般的閑散人生,我都絕對尊重他,只要他是深思后的決定,是靠他自己去做到,不要我養不要啃老,那是他的人生,他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此外,我們還要特別注意,要避免用名或者利去要求和誘導孩子。一個人要為理想而在人生路上求索,并在求索路上不斷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想,正己修身,內心才會強大,人生才會豐滿,名和利不過是奮斗過程中帶來的副產品,而絕對不應該也不可以成為一個人追求的目標,一個為名利而奮斗的人,內心勢必慢慢荒蕪,遲早會在其中迷失掉自己。